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显著制造迎发展机遇
日期:2018-08-09 / 人气: / 来源:未知
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性逐步体现出来,世界格局渐变,美国退出TPP协定(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),转而向中国派出“一带一路”美国代表团,由此,所谓封堵中国经济“岛链”断裂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推进,成果丰硕,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成果清单涵盖了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5大类,共76大项、270多项具体成果。
在“五通”目标(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)的指引下,以点带面,从线到片,旨在实现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,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,推动形成“一带一路”区域合作。目前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是中国实施走出去的重要方向,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契机。
从实施情况看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已经深度嵌入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。
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是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,并在全球经济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开端。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所倡导的“五通”,从内容上已经超出了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范畴,不仅仅是贸易和投资,广泛涉及到民航通讯、检验检疫、文化交流、科技创新、新闻合作等领域。
由此激发投资热情高涨,“一带一路”投资加快,2014-2016年,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,而未来五年,预计中国对该地区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。
而当前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作为开放发展战略,其根植于国内产业再上新台阶,因此要将制造业融入到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来,为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发展机遇。
中国制造业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第一个工作方向,是转移过剩产能,将境内的重化工业的产业负担变成海外优质资本。
目前,我国工业已完成了技术引进、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路径,已经形成了产业国际输出能力。当前,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经验,力争在海外再造“一个中国”,加快向“一带一路”地区布局资本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,将国内过剩产业项目转化为海外产业,从而将中国产业触角向全球延伸,进而帮助国内产业转型。
从行业看,在工业原料、机械、建筑工程等多领域已经取得了世界级的发展成就,而这些领域在国内处于高度饱和竞争状态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推进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地区已成为我国产业走出去的重要输出地。当前,要破解“一带一路”地区的过剩产能疏解风险。
第一,投建环节的政策风险。
制造业项目的规模较大,建设周期较长,要重视所在国的政局稳定性和政策连贯性,尤其由国有企业参与和主导的项目,更需要东道国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政策支持。因为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多数国家/地区,对外深陷大国博弈“角力场”,对内则存在着领导人交接、民主化转型、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。
中国制造业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
之前,一些国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,曾出现过东道国政策变动而引起的项目失败,如韩国钢企浦项2013年7月退出其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的年产能为600万吨投资项目,概因当地的土地政策、铁矿山开采政策的频繁变动,导致该项目被拖延8年之久。
第二,经营环节的管理风险。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多民族、多文化、多语言和多宗教信仰,对企业的海外项目运营能力构成挑战。现阶段,企业对投资地区的投资考察多关注于资源、市场、直接成本、税收优惠制度等,对“软环境”顾及不足,对处理劳资关系、宗教信仰问题等突发事件时经验不足。
第三,生产环节的环保风险。
目前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地区相关环保法律制度不完善,经营环境尚待成熟,大部分国家/地区的发展环境和工业水平低于我国2000年左右的水平。因此,企业要警惕在环保政策逐步完善过程中的高成本风险,避免出现近年国内发生的环保设施持续升级,环保投资侵占企业利润的现象。
其次,要将“中国制造2025”与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相互对接,推动高端装备走出去。
近年来,中国制造业迈上新台阶,出现一批诸如高铁、核电、工程机械、高端海洋工程等明星领域,在航空航天、卫星通讯等领域进步快速,国产大飞机已首飞成功,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正在全球组网。
“中国制造2025”是中国打造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武器,是引领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,具体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、强化基础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、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。通过实施五大工程,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在世界前列,推动信息技术、高档数控车床、先进轨道交通等十大重点领域发展。
而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的落实,在“一带一路”地区大有可为,将推进在高速铁路、航空航天、电力装备、海洋工程等多领域的国际装备制造合作,争取在“一带一路”地区的出口市场和合作生产机会。例如,“一带一路”地区亟待改造和提升的基础设施水平、矿产资源开采技术、通讯互联技术。
当前,我国装备企业要加快寻找“一带一路”的合作机会,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国高端装备提供了发展空间,从而加快提高中国高端装备在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形象,推动中国制造从产品输出转向为技术输出,再迈上一个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新台阶。
再次,要将中国成熟经验嫁接到“一带一路”地区,以园区经济催动产业合作。
发展经验表明,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,工业园区是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,吸引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信息集聚的有效途径,实现产业发展的集聚化、规模化和集约化。据统计,截至今年3月,我国企业已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20个国建56个经贸合作产业园区,累计投资超过180亿美元。当前,要加快“一带一路”地区的自贸区建设,建立境外经济合作园区。
从政策层面,加快与“一带一路”周边国家自贸区建设,鼓励我国地方政府及产业园区与沿线国家建立对等产业园区试点,依托园区输出我国具有竞争力产品和产业。
在操作层面,将我国的资本、技术优势和“一带一路”地区政府的迫切发展要求结合起来,鼓励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,通过建设境外经济合作园区和国内示范园区。
因此,参照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模式等多种发展形式,从发展理念、管理模式、体制、机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,鼓励我国产业园区“走出去”,依托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产业园区开展项目合作。最终,围绕价值链布局产业链,依托产业链打造园区经济的跨国产业链合作形式。
作者:admin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K1270Rail锯轨机锯片使用保养指南09-10
- DFZ-1型复轨器使用手册08-20
- ZF-3型组合式复轨器救援设备使用方08-17
- 钢包加盖节能控制系统08-16
- 货车车钩自动分离的原因有哪些08-15
- 集宁工务段党委注重党员作用发挥08-10
相关内容 Related
- 公司业务员离职声明05-06
- 广州正规划建设广中珠澳高铁08-13
- 鲁南高铁与京沪高铁牵手所带来的08-13
- 新技术助跑,中国高铁“一骑绝尘08-13
- 江苏全面迈入高铁时代08-13
- 中国高铁用奋斗书写辉煌08-13